某校举行《儒学是进步作用大,还是消极作用大》的辩论赛,在陈述环节中有一方出现了知识性错误,请你指出它是哪一项?
| A.早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
|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
|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
|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
(惠州2008届摸底)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采取出卖国家方式求得和平 |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
|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不得不承认:“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 A.《天朝田亩制度》 | B.《资政新篇》 | C.《应招统筹全局折》 | D.《海国图志》 |
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
| A.“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
|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
| C.“仅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等词,谓可折冲樽俎,足以制敌之命,……实未敢信。” |
|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
|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
| C.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罗斯的主要城市 |
| D.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