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同学关于酶特性研究的实验操作步骤,该实验的假设是 ( )
| 步 骤 |
项目 |
试管 |
|||||
| 甲 |
乙 |
||||||
| 1 |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
2 mL |
- |
||||
| 2 |
注入蔗糖溶液 |
- |
2 mL |
||||
| 3 |
注入新鲜的蔗糖酶溶液 |
2 mL |
2 mL |
||||
| 4 |
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
||||||
| 5 |
注入斐林试剂 |
2 mL |
2 mL |
||||
| 6 |
酒精灯隔水加热1 min |
||||||
| 7 |
观察现象 |
|
|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
|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
|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
下图中A表示的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
| A.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
| 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
|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情况 |
|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
|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
|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
|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
下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互利共生 | B.寄生 | C.竞争 | D.捕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