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力气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力气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要使肌肉收缩有力,就得供给大量能量,这能量就是从体内的脂肪、蛋白质和糖分解时得来的。实验证明:1克脂肪分解能供给36000焦耳热能:1克蛋白质或1克糖分解后能供给16000焦耳热能,人就是从这些物质的分解中得到能量,产生力气的。
那么,为什么人在情急时力气就特别大呢?
( 1 )由于神经系统强烈活动可以引起全身各处肌肉发生强烈收缩之外,在人的两个肾脏上面,各有一个楱子般大小的腺体,能分泌肾上腺素,这种物质只需极少量进到血液里,就会立刻使心跳跳动加快,血压上升,大量贮藏的糖调拨到血中,提供大量能量,随时准备( 2 )紧急情况。人在遇到危险或情况紧急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生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应激反应”。可见,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和血糖的急剧增高,与人在情急时获得力量有很大关系。文中( 1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只是 | B.在 | C.除了 | D.可能 |
文中( 2 )处应该填写的词是:
A.应对 | B.应答 | C.回应 | D.应付 |
下列哪一项文中没提到?
A.人体能量是从脂肪、蛋白质、糖分解时得来的 |
B.1克脂肪分解能供给36000焦耳的动能 |
C.人在情急时,力气就特别大 |
D.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和血糖的急剧增高是人在情急时力气特别大的原因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读唐诗,须有“诗心”——即诗意感受。顾随说:“诗心亦有二条件:一要恬静,二要宽裕。” |
B.黑洞究竟是一个物理学家的狂想,还是一个真正可能发生的宇宙学现象?如何在一个黑洞的周围布满“镜子”?都是天文学尚待回答的问题。 |
C.抗战时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西南联大的师生一听到空袭警报,就停下课来,一起往防空洞跑。对此,陈寅恪曾写过一则趣联,“见机而作,入土为安” 。 |
D.“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心要常常无事,才能明澈无垢,临事沉静而不乱分寸。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90个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
B.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
C.坐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
D.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能从中形成知识分子应有的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近日,习总书记考查兰考,寄言广大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不负众望,做一个对得住历史的好官。 |
B.孟子说的“毋忘”“毋助”,表达了一种成事态度:一方面要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挥而就的,另一方面要有笃定不移的毅力。 |
C.江西婺源既是一个合乎现代背景下城市人乡村情怀的秀美之乡,也是一处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革命胜地。 |
D.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集上网收发邮件看电影听音乐等功能为一身,真可谓无所不为。 |
下列四个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是()
A.张牙舞爪(zhǎo)教坊(fáng)孝悌(tì)吮吸(yǔn) |
B.锲而不舍(qiè)饿殍(piǎo)稿暴(pù)弯曲(qū) |
C.度长絜大(duó)弩马(nú)锋镝(dí)万乘(shèng) |
D.义愤填膺(yīng)栈道zhàn猿猱(náo)啼血(xuè) |
找出对文本分析有误的一项:
A.《琵琶行》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 |
B.《马嵬》的二三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 |
C.“主人下马客在船”和“主人忘归客不发”都使用了”互文”手法。 |
D.“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指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