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本大学研究小组开发出利用胚胎干细胞高效培育免疫细胞的新技术,一个干细胞能培育出100~200个树突状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其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组织中,一旦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树突状细胞会及时通知 T细胞等免疫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树突状细胞利用了其全能性 |
B.树突状细胞发生癌变,细胞形态可能改变,并且细胞核变大,核膜内折 |
C.当病原体等外敌侵入机体时,树突状细胞可能通过信号分子的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
D.能够识别抗原的有浆细胞(效应 B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 T细胞 |
不同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机制不尽相同,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只有体液调节,而人体内则具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
B.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
C.有的内分泌腺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可看做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
D.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
如图是一正常人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有关疫苗接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接种不同的疫苗都能使抗体甲产生量增加,使免疫反应加强 |
B.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相应抗体产生的速度快、数量多 |
C.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非特异性免疫发挥功能,使体内产生大量抗体 |
D.疫苗接种追加第二剂后,第一剂残留的具有专一性的抗体大量增生 |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相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 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
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 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
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图中的a过程表示促进,b过程表示抑制 |
B.图中的c过程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抑制 |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仍然可以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
D.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一侧放置一含赤霉素的琼脂块,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 |
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此实验的结果不会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
B.乙直立生长 |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