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 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粱惠王》
材料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回答问题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2)材料2“故人之命在天”与荀子“人能胜天”思想存在矛盾,但荀子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3)两则材料反映出两位思想家的思想有哪些不一致的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图中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照片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观察下图,该照片是中国政府首次派出的3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合影。
(1)首批留学美国的幼童后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改变有何贡献? 图片中“轮船招商局”属于什么企业?该企业的兴办对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有何影响?
(2)该图片反映的是是发生我国近代一场重要的改革自救运动,这场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这场运动最终破产,其标志是什么?
(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我国古代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三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任答2点即可)结合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材料二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哥伦布的航海路线序号是,达伽马的航海路线序号是。(2分)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世界市场的出现有何影响?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2分)
(2)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图三所示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五中,图四所示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哪一时期?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还有哪些?这次技术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影响?
文明的代价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进程中所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