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0月15日-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建议提出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从发展条件看,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经济增长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的模式使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日趋尖锐,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还有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问题。所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各级党和政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注重以人文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12分)
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于2008年6月16日一18日举办"2008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山东各地积极响应省文博会,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带动了旅游、餐饮。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举办文博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作用。(10分)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从强国向富民转变”成为一大亮点。在中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之后,将富民放在重要位置,显示出我国政府更加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在专家们看来,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的程度,已到了抓紧解决“民富”问题的时候了。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多社会问题可能都要激化,而且我国现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增加居民收入,实现从强国向富民的转变?
今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和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爆料说,据他估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吨—300万吨。而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为砒霜的100倍。尽管此后何教授对上述说法予以了修正,但民众关于地沟油的恐惧却郁结于心,久久不能散去。这不禁让我们又想起了毒奶粉、假蜂胶……尽管国家食品安全的警钟一鸣再鸣,可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毒假食品依然屡见不鲜。
根据材料,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出现这一社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1:
表1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
三大产业结构比例*(2009年) |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2011年) |
|
中国 |
10.6∶46.8∶42.6 |
1.7% (2011年) |
≈3.5 |
世界 平均 |
3∶28∶69 |
2.21% (2011年) |
*以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计算。
材料2:1978年至2010年,我国GDP总量从3 645亿元增长到397 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1)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