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最终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 |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
B.将杀死后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有毒
C.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皿中有活的S型菌产生。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D.用15N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侵染烟草叶片。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在氮源为14N和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和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代细菌DNA分子中两条链都是14N |
B.Ⅱ代细菌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
C.预计Ⅲ代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
D.上述实验Ⅰ代→Ⅱ代的结果能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
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受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也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果蝇(雌)与黑身白眼果蝇(雄)杂交,得到下表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P |
灰身(♀)×黑身(♂) |
红眼(♀)×白眼(♂) |
F1 |
灰身 |
红眼 |
F2 |
灰身∶黑身=3∶1 |
红眼∶白眼=3∶1 |
A.F2中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性别分别是雌、雄和雄
B.F2雄性中黑身白眼果蝇出现的概率是1/8
C.让F1个体间杂交得F2,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9种
D.让F1自由交配获得F2,若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9∶3∶3∶1,则表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
如下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
B.图示各基因可互称为非等位基因 |
C.图中控制该果蝇黄身和白眼的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以实现自由组合 |
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