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法制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的思想家黄宗羲和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启蒙思想家)对于君主和法治有过以下论述: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所以“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
——《明夷待访录·原君》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 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洛克认为“国王和暴君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这一点上:国王以法律为他的权力的范围,以公众的福利为他的政府的目的,而暴君则使一切都服从于他自己的意志和欲望。”
——《政府论》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分别说明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三:1871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联邦制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是一个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城市”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帝国法律高于各邦法律;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帝国皇帝为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兼任联邦议会主席,只对皇帝负责。宪法还规定:每个德国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自年满20岁至28岁前应在常备军中服役7年。
(2)根据材料三,指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为了建立和维护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斗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从政治和思想任选一个方面说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中国是如何向近代民主转变的。
毛泽东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4)简要指出从筹备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的期间,我国在民主制度和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技术只传于家族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宋代史书记载:亳州出轻纱,一州惟两家能织,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像这样的记载,在史书上可谓数不胜数。我国历史上一些手工业技术失传的原因,其一是工匠还没有来得及传授技术便因身体等变故而使技术中断,其二是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高超的技术对未成年女子是保密的,主要害怕一旦女子外嫁后技术会外传,从而对本家庭造成一定的竞争,当然还有的工匠家因没有符合传授家传技术的男性人选而导致技术失传。
材料二 1808年纽约州议会以保护富尔顿的汽船专利为由,授予汽船的投资商利文斯顿和发明者富尔顿在纽约州水域30年的汽船航行垄断权。这引起其他州报复性的仿效,汽船航运垄断在沿海和沿河(密西西比河)各州形成敌对的气氛,各州各自为政、相互报复,不允许其他州的船只进入本州。……迫于压力,1815年奥格登从利文斯顿那里买下了从伊丽莎白城到纽约航线的为期10年的垄断经营权,而吉本斯因也经营这条航道的航运业务而违反了奥格登的特许权,被法院判侵权……吉本斯最后上诉到了联邦最高法院。1824年2月4日,最高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判决结论是纽约州建立汽船垄断的法律与联邦法律相抵触,因此无效。从此水域开放,航线增多,航运业繁荣马歇尔借机阐明了宪法中的最高条款:“纽约州的法律必须服从国会的法律……在任何情况下,国会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
——摘编自《吉本斯诉奥格登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对发明者专利权保护方面体现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马歇尔的司法理念。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该案判决结果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在专利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下三等、……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不如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国家在地契之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之价收买,方能无弊……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成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之可籍哉。
——摘编自《孙中山个全集》
材料二 1959年5月17日,(古巴)革命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这是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土改法。土改法规定废除大庄园制度,对每个自然人或法人占有30卡瓦耶里亚(约402公顷)以上的土地予以征收。这次土改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没收本国大庄园主的土地,第二阶段把在古巴的全部美国垄断资本所有的土地收归国有。政府没有将征收的大部分庄园的土地在大庄园的农业工人中进行分配,而是成立国营人民农场和甘蔗合作社。
——摘编自肖枫《古巴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
材料三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
——摘编自毛锐《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
(1)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哪些,试分析其目的。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古巴土地改革政策与孙中山的土地政策有何差别?试举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过的类似于古巴的国有化措施。
(3)据材料三回答,二战后初期英国实行国有化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和实行国有化政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政治家的演说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用“新经济政策”来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在“经济建设中所犯的错误”具体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3)邓小平在上述谈话中就社会主义建设回答了哪两个重大问题?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
材料四
(4)材料图中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1分)
阅读下列材料: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临时大总统关于革除前清官厅称呼致内务部令》
请回答:
(1)请概述材料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说明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华民国颁布上述法令有什么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