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掷铁饼者》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有:①古希腊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②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③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④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非常丰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②③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
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土地出租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反映出当时中国
地区 |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
江苏南部 |
1.34 |
浙江杭州 |
2.79 |
广东汕头 |
1.56 |
湖北广济 |
2.05 |
山东莱州 |
0.83 |
A.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仍然缓慢
C.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088,000库平银,关税21,989,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 | 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
C.小农经济彻底瓦解 | 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 |
“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国人重农抑商思想依然浓厚 | B.近代工业意识远未深入人心 |
C.近代工业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 D.沿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较快 |
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
B.迈出了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
C.维新思想逐步从思潮走向政治实践 |
D.实业救国思潮成为时代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