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国王命令大臣们必须穿丝制衣服,但国内只准种粮食而不准种桑树。齐国丝需求量大,价格上涨,邻近的鲁、梁等国纷纷停止种粮改种桑树。几年后,齐王又命只准穿布衣,且不准卖粮食给其他国家。结果,鲁、梁等国因饥荒而大乱,不战而衰,齐国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扩张。上述故事中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有( )
①供求变化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②价格变动对生产有调节作用
③价格在本质上是由供求决定的 ④价格涨跌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在”。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 |
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你未看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是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两种观点
①同属唯心主义观点 ②都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本原
③同属唯物主义观点④都无法回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庄子曰:“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精神不是万能的 | B.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D.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据此回答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它具有
A.时代性的特点 | B.客观性的特点 | C.有用性的特点 | D.实践性的特点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它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B.人类的思维领域 |
C.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 D.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