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①。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②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注①差,chài ,病好了。 注②蛇,一种寄生虫。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辟:征召。 |
B.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语:告诉。 |
C.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用车。 |
D.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寤:睡醒。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当灸,不过一两处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B.①遇良医乃可济救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①太祖闻而召佗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
D.①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字元化,沛国谯县人。他不但通晓几种经书,而且精于医方和用药,多次为病人医治疑难病症。 |
B.病人假如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就立即饮服华佗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像醉死了一样,毫无知觉。 |
C.梅平虽然见到了华佗,但疾病已经凝积,华佗说他只能再活五天,后来果然如华佗所说的那样。 |
D.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华佗给他看了病做了药汤,同时还告诫陈登,说他这种病三年以后会复发。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⑵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
⑶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
文言文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②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谓亭长曰:“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本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跟随 |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以下的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项是 ()
①项王则夜起,饮帐中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陷入沼泽地,伤亡又惨重。之后汉军数千人追来,项王只好引兵向东,逃到东城。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于是他把乌骓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
文言文翻译。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秦而归去:离开 | B.形容枯槁形容:身形面容 |
C.状有愧色状:神色 | D.将说楚王说:通“悦”,取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 B.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
C.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 D.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 |
下列有关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冷落。 |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
C.当苏秦的策略被采用后,黄金万镒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这样的行为让赵国很重视他。 |
D.苏秦去楚国,途经洛阳时衣锦还乡,家人隆重欢迎,他的嫂子对他前倨后恭,态度大变。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明史·宋濂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 | B.声教所暨,罔间朔南间:间隔 |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极:尽头 |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 宵旰:勤于政务 |
下列句子中全部是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社稷百姓。 |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2)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3)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用斜线(/)为下列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莱,见 地 有 片 金 管 挥 锄 与 瓦 石 不 异 华 拾 而 掷 去 又 尝 同 席 读 书 有 乘 轩 冕过 门 者 宁 读 如 故 歆 废 书 出 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