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人士张澜在谈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时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共同纲领》规定的政治制度和原则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原则 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女性地位低下 |
| B.婚姻讲究门第 |
| C.择婿方式独特 |
| D.大臣拉帮结派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
|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
|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
|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
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
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
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愈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到
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
|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
| C.分割宰相权力, 加强皇权 |
|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