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A.北上抗日 | 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
C.将革命推向全国 |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
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
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
C.韩非子“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
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
下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④先王之政重在“尚贤”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
A.人的平等权利 |
B.人的善良本性 |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
D.人的自由权利 |
2010年10月“合作·交流·发展——多国高校孔子学院论坛”在韩国大邱启明大学举行。(见下图),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以上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
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 |
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然,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主要说明孔子主张(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C.政在得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