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的目的是
| A.北上抗日 | 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
| C.将革命推向全国 |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到: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
|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
|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
|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说,具存深意矣。”在我国近代思想界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 A.资产阶级改良派 | B.资产阶级革命派 |
| C.农民阶级 | D.洋务派 |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 A.坚持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 B.为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
| C.有浓厚的种族歧视思想 | D.是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反映 |
17—18世纪,欧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 A.推翻了君主制度 | 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
| C.向法制化国家过渡 | D.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
| C.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的进程 | D.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