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B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O点是重垂线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的距离:OM=2.68cm,OP=8.62cm,ON=11.50cm,并知A、B两球的质量比为2:1,则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p′的百分误差=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一个刻度没标数值的电压表量程约为9V,内阻约为6kΩ,现要较为准确地测其内阻
,且各仪表的示数不得少于满量程的1/3.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A.电流表![]() |
B.电流表![]() |
C.电压表![]() ![]() |
D.电压表![]() ![]() |
E.定值电阻器:阻值
=5.1kΩ
F.定值电阻器:阻值
=30Ω
G.电源:电动势约15V,内阻约0.5Ω
H.滑动变阻器0~20Ω
I.导线若干、单刀单掷开关一个
(1)除被测电压表、G、I肯定需外,最少还需器材(填序号);
(2)用你所选最少器材以及G、I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原理图;
(3)根据所画原理图,写出的表达式(用某次电表的测量值、已知量表示)
=,并指明表达式中所设物理量是哪些仪表测量时的示数.
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小明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外力的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同的重物P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A、B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小明得到了物体A、B的加速度a与轻质弹簧秤弹力F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A、B所示,
(1)(多选题)由图甲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不水平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物体
C.实验中重物P的质量应远小于物体的质量
D.弹簧秤的读数始终为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
(2)小明仔细分析了图乙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物体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首先按右上图接线,当闭合S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不通电时电流表指针停在正中央.然后按右下图所示将电流表与线圈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线圈A、电池、滑动变阻器和电键S串联成另一个闭合电路.
(1)上图电路中串联定值电阻的主要作用是
(2)下图电路S闭合后,将线圈A插入线圈B的过程中,电流表的指针将(填:左偏、右偏或者不偏).
(3)下图电路S闭合后,线圈A放在B中不动时,在突然断开S时,指针将(填:左偏、右偏或者不偏)
(4)下图电路S闭合后,线圈A放在B中不动时,在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过程中,指针将(填:左偏、右偏或者不偏)
测一个待测电阻Rx(约200Ω)的阻值,除待测电阻外,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电源E:电动势3V,内阻不计;
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r1约为50Ω;
电流表A2:量程0~500μA、内阻r2= 1000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20Ω、额定电流2A;
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Ω。
(1)由于没有提供电压表,为了测定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应选电流表与电阻箱R2联,将其改装成电压表。
(2)对于下列测量Rx的四种电路图,为了测量准确且方便应选图。
(3)实验中将电阻箱R2的阻值调到4000Ω,再调节滑动变阻器R1,两表的示数如下图所示,可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是________mA,电流表A2的示数是________μA,测得待测电阻Rx的阻值是__________Ω(此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1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所示,则其读数为_________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