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 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
|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
|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
| D.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 |
|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 | D.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④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③④ |
面对西南五省区遭受严重的干旱,国家气象部门先后在77个县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高炮和火箭弹3 203发,起到了明显的增雨效果。这表明( )
| A.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规律 |
| 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
| C.人们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 |
| D.人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
古城选址都很讲究,一般都依山傍水,城市布局也是依势随形,追求人工与自然的协调。如山东济南的老城,南依千佛山,市内泉群广布,汇入大明湖,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观。城市布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②城市布局要深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③城市布局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依山傍水是城市选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
2012年8月17日,欧洲研究人员在科学史上首次成功“抓住”微量反物质。反物质的存在证明( )
|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
| B.物质是人类所创造的 |
| C.整个世界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 |
| D.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是可以改造的 |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
|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
|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