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是关于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的材料,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
——1962年10月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
材料2、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能够起到真正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的报告
材料3、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在其它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 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里根1986年对外政策咨文
回答:
(1)材料1中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是针对什么事情的?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材料说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主怎样的变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
(3)里根上台后,美国要承担起强有力的领导责任,为什么?

中东地区是战争不断的地方,在这里除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家你来我往以外,也有一些大国的身影。你怎样看待这些大国的介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1988年8月,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了停火。8年的战争中,两伊约有200万人伤亡,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仅军费开支一项,双方共耗费2000多亿美元,两伊的石油工业均遭到建国以来的最大的破坏。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修3》
材料2: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地面部队的人均物资消耗为200多千克,航母编队的物资消耗人均为1.1—1.38吨,美军共消耗各类物资1.7余万种3000多万吨,几乎等于上千万人的苏联军队在4年卫国战争中物资消耗总量6600万吨的一半,多国部队在战争中共化掉6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连美国也无力独立承担这笔费用。
(1)从材料中的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战争对交战双方的消耗都很大,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为什么还要发动这样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材料2、“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是阿拉法特生前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他临终前最大的愿望。
材料3、他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材料4、

2007年11月27日,在中东问题安纳波利斯会议上,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右)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左)互致欢迎。美国总统布什已邀请二人28日到白宫举行三方会谈,正式启动巴以和平谈判。
——新华社图
(1)材料1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谁?
(2)材料1与2之间是否有联系?阿拉法特的愿望现在是否实现?
(3)现在解决巴以关系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4)拉宾是以色列的和平使者,他的遇刺说明了中东的和平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4表明,尽管战争在继续,但和谈仍然也在继续,请你归纳一下阻碍中东和平进程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美国一直对萨达姆怀恨在心,2003年3月,美英两国宣称已经掌握萨达姆政权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并以此为借口,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材料2、战后伊拉克的局势动荡不安,反美情绪高涨,各种恐怖和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人民生活依然没有保障,许多基础经济设施被摧毁或是瘫痪,失业率超过60%。
材料3、伊拉克战后,美国对世界原料市场、世界资本和世界市场的控制有所加强,在全球经济的实力和影响都大大增强。
——《时代周报》
(1)材料1中提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指的是什么?
(2)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破坏了哪些国际原则?
(3)根据材料2、3,说明伊拉克战争带来了哪些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