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 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
C.龙生龙,凤生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高度加强 |
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 |
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