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 B.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
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到处侵扰。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可用来说明
A.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
B.经济政策制定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
C.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 |
D.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赵翼《簷曝杂记》载“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处,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出于是矣。”这说明清朝( )
A.内阁权力被大大削弱 |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
C.军机处成为决策机构 | D.中央机构分权制衡 |
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国之重器,由秦始皇下令镌造,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自秦以后,玉玺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虽历代不懈搜寻,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在于
A.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 B.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
C.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 D.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
《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
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 |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
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