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 A.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
| B.达尔文实地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
| C.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
| D.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
以下是著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评价,其中属于评价老子及其道家学说的是
| A.崇功利,尚干涉,巩固君权,抑制民权。 |
| B.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
| C.同情公室,反对私门,一味开倒车。 |
| D.其思想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神圣。 |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片面发展重工业 | B.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
| C.推行新经济体制 | D.实施“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
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这里“兴衰消长”的转折时期是
| A.20世纪后期 | B.19世纪末期 | C.18世纪末期 | D.17世纪后期 |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
|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
|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
|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
[美]斯通普夫、菲泽在《西方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萨特及其后》一书中指出:“他把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审视他自己的生活和其他雅典人的生活和思想上……他不留情面地在人们无序的行为之下追寻稳定恒常的道德秩序。”据此推断“他”应是
| A.普罗塔格拉 | B.泰勒斯 | C.苏格拉底 | D.伯里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