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民国初期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材料二: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汤恩佳《论儒教儒学对国家的重要性》
材料三: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
华盛顿是(美国)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
——1796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
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材料四: 第五十五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最出锋头的人物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2) 根据材料二,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举例说明孔子思想的现实借鉴意义。(3分)
(3)根据材料三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一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
“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
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到了春秋战国,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皇帝是帝国元首。……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摘自19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两部重要的宪法
材料一反映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态度?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中的两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什么特征?结合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这两部宪法问世的共同原因。
以英、美为例,简要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从以上问题中,你有何认识和启示?

历史总是在调整和改革中不断发展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1921年夏天,23岁的他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81岁时他进入中国,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现象?
材料三 198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来华访问时,送给邓小平的礼物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证章和证券样本,而邓小平回赠了他中国刚刚上市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股票。这一举动在当时及至后来成为极具象征意义的历史美谈。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评价中国未来的行动将给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
哈默的经历反映了当时苏中两国进行了怎样的政策调整?(4分)
材料二反映了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现象?
邓小平回赠“飞乐股票”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如何认识基辛格所说的“人们的认识规律将被改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