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图表:2005—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增长状况
|
2005年 |
2009年 |
年均增长速度 |
国家财政收入 |
3.16万亿元 |
6.85万亿元 |
21.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493元 |
17175元 |
10.1%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3255元 |
5163元 |
7.9%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生产要素收益和经济效率挂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但也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为此,国家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材料三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3)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国家重视教育公平的原因?
前两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下半年,国内物价上漲较快,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所变化,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的货币政策”。
(1)国家的财政政策为什么继续保持不变?(5分)
(2)我国从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到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转变体现了什么唯物论观点及方法论。(2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1) 全会审议通过了什么重要《建议》?(2分)
(2) 全会决定增补谁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阐述党和政府必须千方百计让人民富裕起来。
要求:
(1) 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 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 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图表1:近一年多来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图表2:2010年存款准备金调整情况
注: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1) 图1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2)图2反映我国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分析说明图一和图二间的相互关系。(5分)
(3)结合“经济常识”就解决图1反映的问题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4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
2010年11月9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发布实施。“意见”强调,必须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切实解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1)运用“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2)运用“实事求是”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切实解决“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