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
B.若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则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的效果相同 |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
(2)探究步骤中:
a、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
b、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秤拉时伸长量一样,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
以上两步骤均有错误和疏漏,请指出错误和疏漏。
在a 中是
在b 中是
水平抛出的一个石子,经过0.4s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方向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是53°,(g取10m/s2)。试求:(1)石子的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2)石子抛出的水平初速度。(3)石子落地时距离抛出点的水平位移。(sin53°=4/5 cos53°=3/5 tan53°=4/3)
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中,A.B两球同时落地,说明。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小钢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滑道2与光滑水平板吻接,则他将观察到的现象是,这说明。
同学们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
,所用电流表的内阻与
相当,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若使用图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要使得
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电压表的
端应连接到电路的点(选填"b"或"c").
②测得电阻丝的
图如图所示,则
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中,随电压进一步增加电阻丝逐渐进入炽热状态.某同学发现对炽热电阻丝吹气,其阻值会变化.他们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在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
的条件下,得到电阻丝的电阻
随风速
(用风速计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风速增加时,
会(选填"增大"或"减小")。在风速增加过程中,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为
,需要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向端调节(选填"
"或"
").
④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
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
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
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的"+"端和"-"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点和点(在"a""b""c""d"中选填).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
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
,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重力加速度为
)。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
,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
(
取10
);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 000欧),电阻箱
(最大阻值为99 999.9欧),滑动变阻器
(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
),电源
(电动势6
,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
与内阻的真实值
先比
(添">""="或"<"),主要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