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夔字叔龙,陈郡阳夏人也。夔幼丧父,与母兄居,以孝友称。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然遂为术所留。久之,术与桥蕤俱攻围蕲阳,蕲阳为太祖①固守。术以夔彼郡人,欲胁令说蕲阳。遂遁匿灊山②。
建安二年,夔将还乡里,度术必急追,乃间行得免,明年到本郡。顷之,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时有传袁术军乱者,太祖问夔曰:“君以为信不?”夔对曰:“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夫失道之主,亲戚叛之,而况于左右乎!以夔观之,其乱必矣。”迁长广太守。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余家,为寇害。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今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牟平贼从钱,众亦数千,夔率郡兵与张辽共讨定之。东牟人王营,众三千余家,胁昌阳县为乱。夔遣吏王钦等,授以计略,使离散之。
是时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乃上言曰:“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太祖从其言。
入为丞相东曹掾。夔言于太祖曰:“夔闻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如是则天下幸甚。”太祖称善。魏国既建,拜尚书仆射。文帝践阼,封成阳亭侯,邑三百户。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薨,谥曰靖侯。子曾嗣,咸熙中为司徒。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二》,有删改)
注:①太祖:即魏太祖曹操。②灊山:灊,音qián。灊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东北。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胁令说蕲阳游说
B.乃间行得免赶时间
C.不可卒绳以法通“猝”,仓猝
D.若一切齐以科禁同等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以夔彼郡人                            蕲阳为太祖固守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乃间行得免                            其民间小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下列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术至/寿春辟之夔/不应      
B.夔以郡初立/近以师旅之后不可/卒绳以法
C.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间使长幼顺叙/无相逾越     
D.疾病/屡乞逊位/文帝挽再三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夔为人很有气节,他曾拒绝袁术的征召,后来袁术又企图利用他攻克蕲阳,他就趁机逃到了灊山。
B.何夔治理郡县很有办法,可谓足智多谋,有时以柔克刚,有时武装攻克,有时使用离间计,各个击破。
C.何夔曾提出“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争竞之源”,上思国家法律,下忧百姓实际,可见其治郡很有全局观。
D.何夔分析问题能从实际出发,太祖多次采纳他的建议。文帝继位后,对他很敬重。他死后,爵位由儿子何曾继承。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
译文:                                                                        
(2)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容自悔,可不烦兵而定。
译文:                                                                        
(3)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每题3分)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①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②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③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趣:同“趋”,趋向,奔赴。②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③筹策:谋划。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将田忌善而待之客:像对待客人那样。
B.齐使田忌而往将:领兵。
C.魏将庞涓闻之,韩而归去:到。
D.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约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善战者因其势利导之②今急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①孙子度行,暮当至马陵②吾还也
C.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自刭②令秦武阳为副
D.①齐乘胜尽破其军②击沛公于坐,杀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智胜敌手,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
B.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齐军士卒死亡过半的情况下,乘胜追击,但终因过于自信,而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术思想,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D.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论孙膑智慧和胆识过人,却难以避免自己的不幸,对孙膑的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异之,常习诵读之。
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余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选自《留侯世家》)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褐,至良所衣:穿着
B.良殊大惊,随之目:注视
C.沛公之善:交好
D.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树党益:增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良业为取履,长跪履之②良异之,常习诵读之
B.①父足受,笑而去②良数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
C.①故遂从②及沛公
D.①良他人言②其老,强忍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道歉
B.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C.项伯杀人,臣之活:存活,生存
D.素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长
B.良入,具告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使子婴击破沛公军
D.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具沛公言报项王

下列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D.籍何以至此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批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