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中国的奋斗,1600—2000》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场游行很快引起公众愤懑情绪的爆发、民族主义的宣泄、对西方的深深失望及对‘卖国的’北洋政府的强烈谴责”。和“这场游行”相联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二次革命 | B.护国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 |
《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宗法制()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B.实行严格的等级制 |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D.“国”与“家”的结合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子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夏朝世系示意图
读图可知,夏王朝实行( )
A.宗法制 | B.嫡长子继承制 | C.分封制 | D.王位世袭制 |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据
战役名 |
中方统计 |
日方统计 |
平型关战役 |
歼灭日军1000余人 |
亡167人,伤94人 |
武汉会战 |
毙伤日军20万余人 |
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 |
徐州会战 |
毙伤日军5万余人 |
伤亡3.2万余人 |
百团大战 |
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
亡302人,伤1719入,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 |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方的统计数据比较可信
C.双方开展激烈的宣传攻势 D.八路军是抗战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