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1)以上最能反映“正名”具体内容的一句话是。
(2)为何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3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下联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读下面的文字,解释什么是意象(不超过20个字)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比如春花秋月、宝剑洞箫、枯桐瘦梅等,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的继承、运用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意象。
意象就是

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没有真挚的情感,就不会有真正的情谊;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会有对理想的憧憬;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三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