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
由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m和b | B.n和d | C.s和t | D.c和e |
不会出现b气候的大洲是
| A.亚洲和非洲 | B.欧洲和大洋洲 |
| C.北美洲和大洋洲 | D.南美洲和欧洲 |
仅分布在亚洲的气候类型是
| A.am | B.bc | C.rt | D.ds |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
形成甲乙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 B.所属环流形势不同 |
|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 D.所处海拔高度不同 |
下面两幅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状况示意图。该日M点的昼长为()
| A.10小时 | B.12小时 |
| C.14小时 | D.16小时 |
下图示意我国某校某日教学大楼日出、日落楼影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題。
该日接受日照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该日当地的昼长约为:()
| A.3小时 | B.15小时 |
| C.9小时 | D.18小时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左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右图是某同学在④处拍摄的太阳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 A.5:30 | B.6:30 |
| C.17:30 | D.18:30 |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下列问题。
在下列各组节气中,黄山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惊蛰 | B.立冬、立春 |
| C.小雪、小寒 | D.雨水、处暑 |
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
| A.①小雪或大雪 | B.②立春或立秋 |
| C.③春分或秋分 | D.④芒种或大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