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废丞相,权归六部 | B.废行省,设三司 |
| C.设立内阁 | D.设立军机处 |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就领本省军队。同时,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
|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
|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
| D.专制主义皇权达到顶峰 |
宋代在各州郡设置通判,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宋统治者的这种做法()
| A.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军事基础 |
|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
| D.加强了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 |
“三省执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署,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对这段话的最准确理解是三省六部制()
| A.有利于加强皇权 |
|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 C.是一种无聊的运行机制 |
| D.反映了权力的分散与相互制约 |
英国曾借鉴我国科举制度改革文官录用制度,孙中山也曾经十分肯定科举制度,共同原因是科举制()
| A.以儒学经义作为考试内容 | B.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 |
| 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 D.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