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
|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③“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扶军安民”而名。从名称寓意来看,“行省”应是
| A.地方的自制机构 | B.中央的派出机构 | C.皇帝的顾问机构 | D.中央的监察机构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
|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确立王位世袭制 | B.创立郡县制 |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开创科举制 |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商王名)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①商朝时已经出现了宗法制度②商朝时分封制度已经形成
③宗法制度对统治稳定影响巨大④商朝“乱世”局面与分封制直接相关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