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世界历史也就带着很神秘的性质了,倘若‘偶然性’是不起作用的。这些偶然性的自身自然地归到一般发展的过程中去,同时为别的偶然性所补足。但是加速和推迟就非常有赖于这样的‘偶然性’,其中包括着那些一开始就站在运动前头的人物的性格的‘偶然情况’”。对马克思关于历史偶然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个人性格鲜明体现历史的偶然性 | B.偶然性是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
| C.偶然性可以彻底改变历史的进程 | D.偶然事件增强了历史的神秘性质 |
据统计,美国在18世纪的后半期,农业人口占40%以上……到19世纪末,农业人口减到5%左右,工业人口已经超过了农业人口……到20世纪50年代,大概1954年的前后,从事信息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工业人口。这组数据直接说明
| A.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结构的变化 |
| B.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C.美国将更多的第一、二产业转移到劳动密集型国家 |
| D.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
2008年10月,一条“橘子有虫子”的信息曾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短期内给橘子行业带来重创。这说明
| A.垃圾信息在网上泛滥 | B.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现象严重 |
| C.信息时代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 D.网络使社会动荡不安 |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
|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制定的决策是
| A.科教兴国 | B.863计划 | C.载人航天工程 | D.两弹一星 |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
|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 D.相对论与量子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