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哥本哈根(图中A城)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即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协商,最终形成了并未正式获得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时,该地气候特征是             



A

 

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2009年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我国承诺将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GDP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50%的目标,你认为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该承诺?
(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它们之间联系的看法。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如图)

(1)分析造成日韩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
(2)简析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
(3)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整体来看,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仍严重不足,单靠西气东输一条管线仅仅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下一步引进中亚天然气的西气东输二线也将建成投产,三线、四线工程也已经纳入规划建设中,有望在“十二五”末落成,届时中国的“气荒”有望基本解决。
材料二:中新网2010年6月6日消息:备受关注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进度比计划大幅提前,韶关作为广东省内7个对接城市中的第一站,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率先具备供气条件。
材料三: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1)由材料知,引入国外气源或塔里木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建设的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为什么?
(2)与第一条西气东输管线相比较,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有何优劣势?
(3)材料一中提到的西气东输三线、四线有望“十二五”末落成,届时我国“气荒”问题基本解决。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中国粮仓”美誉的河南省做出决定,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河南建设成全国粮食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年产量在目前500亿千克的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千克,达到650亿千克。
材料二:河南省地图

(1)判断河南省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
(2)试分析河南省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3)为实现2020年粮食年产量达到650亿千克的目标,你认为河南应采取哪些措施?

图甲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什么,并分析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为了加快黄河中游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出了下列两套方案(见图乙)。你认为哪套方案的经济效益更高?要保证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还应注意采取哪些措施?

(3)图中方框A为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地区,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沙障(如图甲所示),治沙效果非常理想。简述草方格沙障在固沙方面的作用。

读“莱茵河与长江流域(部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自然环境角度,评价两河通航的各自优势。
(2)分析影响荷兰鹿特丹港成为世界级大港的社会经济因素。
(3)莱茵河畔的鲁尔工业区和我国华中地区(以武汉为中心)均拥有发达的钢铁工业,试比较两地钢铁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