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7日~18日,在哥本哈根(图中A城)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即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经过激烈的争论与协商,最终形成了并未正式获得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时,该地气候特征是 。
|
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2009年11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会议上,我国承诺将在2020年前实现单位GDP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50%的目标,你认为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该承诺?读所给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甲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乙图),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甲图中A、B、C、D,与乙图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时对应的是点。
(2)与甲图中D点对应的节气是日,判断该日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3)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的总规律是。
(4)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过程,在甲图中是从点到点的时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短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3)图中各点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是,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4)图中C点的昼长约为小时。
读 “太阳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示节气为是,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
(2)图中A、B、C、D四点中,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是。
(3)这天,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
(4)图中B点的地方时是点。
读下列太阳系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A、B、C、D四行星中,表示地球的是_______。
(2)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在(行星)和(行星)轨道之间。
(3)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密切相关,其有利的宇宙环境是:
;
。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要求。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请在下图中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