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 是指三权分立与制衡 |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
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
赫尔曼·梅尔维尔有句名言:“美国人血管里的每一滴血都混合着全世界各民族的血!”观察下表,分析该时段美国人口构成呈现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单位:万人)
时 间 |
土著人口 |
白种人口 |
黑种人口 |
合 计 |
1700 |
75.0 |
22.3 |
2.7 |
100.0 |
1820 |
32.5 |
788.4 |
177.2 |
998.0 |
1860 |
16.0 |
2724.0 |
400.0 |
3140.0 |
A.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奴隶贸易的进行致使黑种人口剧增 |
B.对现代文明的不适应,导致土著人口骤减 |
C.欧洲移民源源而来,导致黑色人种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
D.赋税政策调整和高产粮食作物的引种使人口总数大幅度上升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
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因为
A.全面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该诗反映了
A.作者提倡使用洋货 |
B.作者反对机器生产 |
C.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 |
《复兴之路》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其中一段有童谣:“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
B.北伐战争 |
C.洋务运动 |
D.五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