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清朝道光年间,湖州(在今浙江)城乡出现了一股买丝贩丝热。据《南浔丝市行》记载:“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以下对诗文反映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②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③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④中国社会第一次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陈独秀这一观点
①体现了彻底反封建的决心 ②矛头直指儒家传统道德
③为文学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倾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C.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 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 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此后,旧势力要继续实行官僚军阀专制,要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旗子下进行。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进一步向封建主义发起进攻打开了一个缺口,其历史意义不容低估。”“其”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