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蜣螂与普通蜣螂相比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大麦种子结构如图所示。发芽时,胚乳内的α-淀粉酶含量不断增加,使贮藏的淀粉水解,为胚的发育提供物质和能量。将去胚的离体大麦种子糊粉层放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或放线菌素D(转录过程抑制剂)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离体大麦种子去胚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干扰
B.该实验自变量是赤霉素或放线菌素D的有无
C.赤霉素可通过促进翻译过程来影响α-淀粉酶的合成
D.赤霉素能解除放线菌素D对α-淀粉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B和隐性基因b控制,但是携带基因B的个体外显率为75%(即杂合子中只有75%表现为突变型)。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1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1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
C.F1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
D.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5:3

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如图所示,下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振荡周期为24h。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per基因不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①过程的产物可直接作为②过程的模板
C.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D.③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的调节机制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作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选用新鲜肝脏中的H2O2酶做实验材料
C.观察蝗虫精巢切片时,能看到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应选用龙胆紫对细胞染色

2014年诺贝尔奖成果——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带入到纳米维度,下列有关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观察埃博拉病毒中核糖体的分布
B.能观察受体在神经突触中的分布
C.可捕捉细胞骨架的动态重构过程
D.可追踪受精卵中蛋白质的变化情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