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下图反映的是一定时期某种普通商品供求量(Q)随价格(P)变化的情况。其中,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假定其它因素不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当D0向D1移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替代商品价格下降了 |
B.当D0向D2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互补商品价格升高了 |
C.当D0向D2变动时,可能是该商品的价格升高了 |
D.当P0向P1变动时,可能是人们的收入减少了 |
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后人有“空谈误国”之说;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从哲学的角度看,“空谈”之所以“误国”是因为
①没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②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③否认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④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雨、雪、雾都是水的家族成员,形成的条件各有特色,具体如下:
雨 |
云遇到冷,形成小水珠并渐增大为大水珠,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
雪 |
冬天水蒸气被急剧冷却而降温,直接凝华为六角形的小冰晶——雪花。 |
雾 |
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雾。 |
上述材料体现了
A.事物在有序的基础上变化和发展
B.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D.新事物在旧事物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下图“放生”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价值观念。得益于文化的多样性,人们不断开阔视野、相互借鉴,比如中国“和”的思想,到今天仍对各国处理国际关系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这表明
A.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
B.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促进作用 |
C.传统文化是人类知识、灵感和创作的来源 |
D.世界各国人民都应从中华文化中获得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