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回答下列各题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四川一定会建设得比过去更美丽,灾区一定会建设得比过去更美好。这是因为
A.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 B.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C.外因促进事物的发展 |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在自然灾害面前,有人认为,“死者是罪人,触怒了神灵,因而遭致惩罚”。这种荒唐的“天谴论”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客观唯心主义 |
我国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到“嫦娥一号”的射成功,再到“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而且航天员首次实施太空行走并放飞飞船携带的一颗小卫星。从认识论角度讲,这一过程体现了
A.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 |
B.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做法的理论依据是
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
B.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
C.培养科技型人才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容 |
D.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A.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
B.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
C.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
D.有利于弘扬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恢宏的大手笔,为世界40亿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视听盛宴。以对中华5000年文化和奥运文化的独特诠释征服了世界。这表明
A.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 |
B.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C.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
D.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又是文化盛会 |
由于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的法国领导人萨科齐不顾中方的警告,公开高调宣布将于中欧领导人会晤后会见达赖,中国政府决定取消原计划于12月初在法国举行的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来看,这体现了
A.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是导致国家之间亲疏冷热的决定因素 |
B.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C.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间摩擦与冲突的根源 |
D.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