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5月12日,是四川地震二周年大祭。那不堪回首的惊天大悲剧,仿佛还在昨天。回答下列各题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造成当地人员伤亡、建筑毁坏。人们现在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C.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于客观规律的掌握

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四川一定会建设得比过去更美丽,灾区一定会建设得比过去更美好。这是因为

A.意识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外因促进事物的发展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在自然灾害面前,有人认为,“死者是罪人,触怒了神灵,因而遭致惩罚”。这种荒唐的“天谴论”从哲学上看属于: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青年学生应树立科技意识。这是因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出来
  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④实践主体是智力与体力的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地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哲学依据是( )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一种自然物能否被利用、怎样被利用首要的前提是(  )

A.人们能否认识自然物
B.人们是否能意识到自然物的存在
C.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D.人们是否掌握了自然物的本质和规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说明( )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下列属于意识现象的是( )

A.阶级斗争
B.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C.“神舟四号”成功返回地面
D.《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