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早寒有怀
盂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诗的题目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答:                                                                                    
(2)本诗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 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注】①风尘:比喻战乱,戎事。
诗歌颈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精妙,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诗人的心情集中体现在“悲”字上,首联与尾联是怎样表现“悲”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勤政楼西老柳
白居易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开元一枝柳,长庆二年春。
 ①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后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②长庆:唐穆宗年号,公元822年,距开元时期已近百年。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②,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③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攲:qī,倾斜。③都来:算来。
请描述上阕呈现的场景。这个场景表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本诗下阕以“愁”为核心,请分析词人在下片中是如何诉说内心的无尽愁苦的。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