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长期禁锢下,好像“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喷沫鸣溅”,各种新思潮滚滚而来,而马克思主义也就作为新思潮的一种传到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泛滥 |
B.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动摇了中国封建思想的基础 |
D.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充满禁锢的情况下传入中国 |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 D.较好发挥监察作用 |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 )
①防范宰相擅权②弥补宰相才干不足
③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省”这一行政建制在中国古代各时期有不同的职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隋唐出现省这一中央行政机构, 通过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以保证君权的独尊 |
B.元朝中书省的职权大致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 |
C.元朝以行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 |
D.明朝以军机处取代中书省的职能 |
有人认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地方长官)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下列引自柳宗元《封建论》中的言论,能驳斥该观点的是( )
① 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②(秦)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③(汉)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
④(唐)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复杂深奥)。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
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随意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①文中的“原理”是指分权制衡原则 ②“秦之定制”奠定了后世的基本政治格局③ 作者认为“后世”的官制没有创新 ④作者于对“原理”的开创者持赞赏态度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