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国内对于是否存在“国进民退”问题产生了激烈的争论。2010年1月9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表示,不赞成把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对立起来,不存在谁进谁退的问题,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后形成混合经济。下面对这一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③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倡导多元和谐的时代,这和过去非此即彼流行的时代,在思维方式上大大不同。在80余年前,一批青年倡导自由、民主、科学,并以此去打倒传统和反对别人继承传统。这样一种态度,本身恰恰成为自身所倡导自由、民主、科学的反面。这告诫我们
A.文化应在传承中发展 | B.应承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C.应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 D.应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
下列对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传统文化的最重要的形式 |
B.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C.它是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艺术瑰宝 |
D.它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这表明
A.文化具有多样性 | B.文化具有继承性 |
C.文化具有稳定性 | D.文化在不断发展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里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指
A.淘汰所有的传统文化 |
B.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
C.使新文化建立在旧文化的基础之上 |
D.首先剔除旧文化,然后建立新文化 |
2006年1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这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中国的姓氏是最完整和富有内涵的,姓氏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许多方面都是重要的。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
B.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C.姓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 |
D.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