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氯化钡溶液中通入SO2,无白色沉淀产生。若将氯化钡溶液分装在两只试管中,一支加硝酸,另一支加NaOH溶液,然后再分别通入适量的SO2,结果两支试管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NaOH,溶液pH升高,c(SO32-)增大 |
B.氯化钡有两性 |
C.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是BaSO4 |
D.SO2具有两性且水溶液有酸性 |
某物质的晶体中,含A、B、C三种元素,其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前后两面心上的B原子不能画出),晶体中A、B、C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
A.1∶3∶1
B.2∶3∶1
C.2∶2∶1
D.1∶3∶3
R为某短周期中的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电子层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1/2,它可形成的酸根离子有:①R2O42-;②RO42-;③R2O32-;④RO32-。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当它形成①时,不可能形成②③ |
B.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③④ |
C.当它形成①时,也能形成④ |
D.当它形成②时,可以形成① |
可以肯定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是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B.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
C.加入Mg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D.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反应现象如C所述 |
焰色反应每次实验都要用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A.Na2CO3溶液 |
B.NaOH溶液 |
C.硫酸 |
D.稀盐酸 |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 |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 |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