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含15N标记的(NH4)2SO4给大豆施肥,收获后用大豆喂猪,经放射性跟踪检测,结果在猪的唾液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15N的存在,唾液与尿液中最终检测到含15N的物质形成,分别是由于下列哪项中的缘故( )
| A.蛋白质水解,脱氨基作用 | B.氨基酸脱水缩合,脱氨基作用 |
| C.氨基酸脱水缩合,氨基转换作用 | D.蛋白质水解,氨基转换作用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共有的特征
| A.都能生成水 | B.都有ATP的生成 |
| C.都含有DNA | D.都含有蛋白质 |
如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颈内液面与烧杯内液面相同。过一点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测蒸馏水中的物质。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漏斗颈内的液面下降 |
| B.漏斗颈内的液面上升 |
| C.烧杯内溶液遇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 |
| D.烧杯内溶液遇碘变蓝 |
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K+和Na+ |
| B.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
|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 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
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 |
| 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
| 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
| D.抑制细胞呼吸方式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
葡萄糖经小肠黏膜上皮进入毛细血管,至少透过的磷脂双分子层为
| A.4层 | B.5层 | C.8层 | D.10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