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理学盛行 |
C.“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1920年,美国参议院共和党人亨利·洛奇说:“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 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这段话反映了美国:
A.对威尔逊总统“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支持 |
B.对苏维埃俄国新生政权发动军事围攻 |
C.在华盛顿会议上限制日本在远东的扩张 |
D.对英法操纵国联不满,拒绝参加国联 |
“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 |
B.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 |
C.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
D.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 |
下列关于一战后中国山东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东问题成为巴黎和会上各国争论的焦点 |
B.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被迫同意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
C.《九国公约》的签订使山东问题得到了解决 |
D.华盛顿会议期间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得到了重要修正 |
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前,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勒贝说:“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饥饿的人民是没有工作能力的;一个被强奸的人民不仅自己的一生幸福落了空,而且他也会欺骗强奸他的人。”这表明:
A.德国不会在和约上签字 | B.工人阶级反对结束战争 |
C.“和约”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 D.德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