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在其代表作《仁学》中说,幸亏清朝的兵不够强,假如其海军如英法,陆军如俄德,那么君主专制的祸害会更大。此话主要
A.体现谭嗣同的汉奸卖国思想 | B.强调君主专制的祸害 |
C.提出学习英法德俄民主政体 | D.指出清朝军事的落后 |
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骨干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 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
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规定:中美两国国民相互在对方国家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享有平等的税率;双方军舰可以在对方口岸、领水内自由航行。对以下该条约性质的判断,最恰当的是
A.是不平等条约,因为奉行强权政治的美国不会履行条约义务 |
B.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规定了中美两国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 |
C.是不平等条约,因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落后于美国 |
D.是平等条约,因为条约反映了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该图是一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B.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D.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