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 B.地球表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
C.世界各地昼夜交替现象 | D.世界各地季节的变化 |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据此完成各题: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
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
A.老—新—老 | B.新—老—新 |
C.无规律 | D.新—较新—较老—老 |
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 | B.气、油、水 |
C.水、气、油 | D.油、气、水 |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各题:下列地形主要受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落基山的隆起 | B.亚马孙平原的形成 |
C.阿尔卑斯山的角峰和冰斗 | D.海南岛海边的沙滩 |
关于内、外力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
B.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
C.外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内力作用进行得很慢 |
D.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各题:
城市 |
① |
② |
③ |
|
平均气温℃ |
1月 |
5 |
11 |
21 |
7月 |
29 |
27 |
26 |
|
平均降水量(mm) |
1月 |
47 |
75 |
1 |
7月 |
150 |
5 |
610 |
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 | B.上海罗马孟买 |
C.北京罗马开罗 | D.北京莫斯科伦敦 |
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 B.大陆东岸 | C.大陆内部 | D.赤道地区 |
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 B.亚寒带针叶林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观测部分记录,据此回答各题:
日期 |
18日 |
19日 |
20日 |
21日 |
平均气温(℃) |
2 |
-1 |
-2 |
-4 |
气压(百帕) |
1002 |
1004 |
1006 |
1008 |
天气状况 |
晴转多云 |
阴转小雨夹雪 |
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 |
多云转晴 |
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 B.暖锋 | C.反气旋 | D.气旋 |
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 | B.梅雨 | C.寒潮 | D.伏旱 |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