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0、1、2、3、4、5、6共7个测量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完成下面问题。
(1)电火花计时器正常工作时,其打点的周期取决于
A. 交流电压的高低 B. 交流电的频率 C. 墨粉纸盘的大小 D. 纸带的长度
(2)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 B.加速度 C.瞬时速度 D.平均速度
(3)根据纸带上各个测量点间的距离,某同学已将1、2、3、5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进行计算并填入表中,请你将4点对应的时刻的瞬时速度填入表中;(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瞬时速度 |
v1 |
v2 |
v3 |
v4 |
v5 |
数值(m/s) |
0.165 |
0.214 |
0.263 |
|
0.363 |
(4)在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5)由图像求出小车的加速度(要求保留1位有效数字)。若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偏离50Hz ,设f﹥50Hz,则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如图所示,在“研究力的合成”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
D.保证两弹簧秤示数相等。 |
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可以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和求平抛的初速度。实验简要步骤如下:
A.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1)(填“同一”或“不同”)位置静止滚下,记下小球通过的一系列位置。Xkb1.com |
B.安装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平板竖直,记下小球在斜槽末端球心所在位置O点和过O点的竖直线。检测斜槽末端水平的方法是(2)。 |
C.测出曲线上某点的坐标x 、y ,用(3)v0 =算出该小球的平抛初速度。实验需要对多个点测坐标求v0的值,然后算出它们的平均值。 |
D.取下白纸,以O为原点,以竖直线为y轴、垂直y轴为x轴建立坐标系,用平滑曲线画平抛轨迹。 |
上述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4)(只排列序号即可)。
某同学为测定某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以及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ρ,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电路. ab是一段电阻率较大的粗细均匀的电阻丝,R0是阻值为2Ω的保护电阻,滑动片P与电阻丝接触始终良好.
(1)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如图(b)所示,其示数为d= ▲mm
(2)实验时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将aP长度x和对应的电压U、电流I数据记
录如下表:
x(m)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U(V) |
1.50 |
1.72 |
1.95 |
2.00 |
2.10 |
2.18 |
I(A) |
0.49 |
0.43 |
0.38 |
0.33 |
0.31 |
0.28 |
U/I (Ω) |
3.06 |
4.00 |
5.13 |
6.06 |
6.77 |
7.79 |
①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U-I图像,可得电源的电动势E=▲V;内阻 r = ▲Ω.
②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图(d)上描点连线作U/I和x关系图线.
③根据测得的直径可以算得金属丝的横截面积s=0.12×10-6m2,利用图(d)图线,可求得电阻丝的电阻率ρ为▲Ω·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根据图(d)图线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在暗室中用图示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器材有:支架、漏斗、橡皮管、尖嘴玻璃管、螺丝夹接水铝盒、一根荧光刻度的米尺、频闪仪。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漏斗内盛满清水,旋松螺丝夹子,水滴会以一定的频率一滴滴的落下.
②用频闪仪发出的白闪光将水滴流照亮,由大到小逐渐调节频闪仪的频率直到第一次看到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
③用竖直放置的米尺测得各个水滴所对应的刻度.
④采集数据进行处理.
(1)实验中看到空间有一串仿佛固定不动的水滴时,频闪仪的闪光频率满足的条件是:。
(2)实验中观察到水滴“固定不动”时的闪光频率为30Hz,某同学读出其中比较圆的水滴到第一个水滴的距离如图,根据数据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m/s2;第8个水滴此时的速度v8=m/s(结果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实验存在的系统误差可能有(答出一条即可):。
如图是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设备示意图.
⑴图中①是光源,⑤是光屏,它们之间的②、③、④依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选填单缝、双缝、滤光片)(每空1分)
⑵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
A.增大③和④之间的距离 |
B.增大④和⑤之间的距离 |
C.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
D.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
⑶在某次实验中,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是600mm,双缝之间的距离是0.20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先将测量头目镜中看到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某条亮纹(记作第1条)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下左图所示.然后他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7条亮纹的中心,这时手轮上的示数如下右图所示.这两次示数依次为_______mm和______mm.由此可以计算出这次实验中所测得的单色光的波长为_______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每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