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1688年后的英国 B.德意志帝国
C.法兰西第一帝国 D.意大利王国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C.中国文化本体论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反映出

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

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D.社会治安的好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