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
雨夜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①中。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注】万井:指市井。
联直抒胸臆,抒发了之情。
本诗在写景方面很有特色,试作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双调]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乔吉
谁家练杵[注]动秋庭,那岸纱窗闪夜灯,异乡丝鬓明朝镜。
又多添几处星,露华零梧叶无声。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凉月三更。
[注]杵chǔ:捣衣的木棒。
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露华零梧叶无声”这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曲简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词的上阕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下阕 “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句具有非凡的概括力,这突出地表现在颈联对诸葛亮的为人和一生功业的表述上。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 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 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 ①陈与义(1090-1138),宋代杰出诗人。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被贬陈留的陈与义,也成了逃亡的难民。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②三年多难:北宋灭亡到写此诗已有三年。
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诗歌尾联说“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造成作者“悲”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