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丝绸之路分沙漠、草原和海上线路。2010年中国将与中亚五国联合跨国申报“丝绸之路”中的“沙漠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从中国内地出发、全长7000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丝绸之路”留给世人的印象之一。目前中国已初步确定了48处遗产点,而丝绸之路中的海上、草原线路的申遗工作也将随后推进。
材料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文化线路遗产往往首尾相连千百里,形成历史千百年,是一条条见证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长河,是一部部展示中国辉煌文化的百科全书。加强文化遗产线路的保护,有利于文化遗产集群的抢救,有利于整合文化遗产资源。”
⑴材料一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哪一重要途径?简述这一途径对文化交流产生的积极影响?你又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⑵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5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要加强市场的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并提出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6月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中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材料一: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生产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0%以上。而我国的上述指标在2001年分别为15%、50%、37.66%。
材料二:如下表。
2011年我国城乡收入情况表


人均收入(元)
增长率
城乡收入比
农民
 6 194元
19.1%
3.13∶1
城镇居民
23 979元
13.5%

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农村绿皮书》 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现出缩小的态势,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到3∶1左右,此前的两年差距已连续缩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联系材料二,说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意义。

2011年新年的钟声刚过,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传来的是汪洋书记充满“幸福”的施政报告。汪洋书记希望他的团队以及各市党政要员,在“十二五”期间,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目标,努力创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幸福”。对此,有专家指出,“幸福广东”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超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要实现“幸福广东”和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如下表。
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

年份
投资总额
(亿元)
国家预算内资金(%)
企业自筹(%)
国内贷款资金
(%)
利用外资(%)
2001
174.48
20.83
4.29
38.46
4.14
2002
188.37
22.28
4.25
23.12
3.85
2003
221.79
8.45
64.00
11.32
3.06
2004
308.11
4.50
73.81
9.42
1.49
2005
458.19
1.70
78.93
8.51
1.55

(1)分析材料中的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

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和扩散,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增长实现了9.2%的速度,把物价控制在了5.4%的总水平。11月份和12月份,物价水平基本回落到了调控的目标区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011年GDP的逐季回落,也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十二五”规划确定的GDP增速为7%,中央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当时的经济情况看,中央把控制物价摆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所以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随着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增速也逐步回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