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用三根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将三个带电小球连接后悬挂在空中,三个带电小球质量相等,A球带正电,平衡时三根绝缘细线都是直的,但拉力都为零.则
A.B球和C球都带正电荷 |
B.B球带负电荷,C球带正电荷 |
C.B球和C球所带电量不一定相等 |
D.B球和C球所带电量一定相等 |
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螺线管匝数n = 1500匝,横截面积S = 20cm2.螺线管导线电阻r= 1.0Ω,R1 = 4.0Ω,R2 = 5.0Ω,C=30μF.在一段时间内,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1.2V |
B.闭合S,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 |
C.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电阻R1的电功率为5×10-2 W |
D.S断开后,流经R2的电量为1.8×10-5C |
如图甲所示是电容器充,放电电路.配合电流传感器,可以捕捉瞬间的电流变化,并通过计算机画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实验中选用直流8 V电压,电容器选用电解电容器.先使单刀双掷开关S与1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这个过程可瞬间完成.然后把单刀双掷开关S掷向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传感器将电流传入计算机,图象上显示出放电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电容器用氧化膜做电介质,由于氧化膜很薄,所以电容较小 |
B.电容器外壳上标的是额定电压,这个数值比击穿电压低 |
C.随着放电过程的进行,该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逐渐减小 |
D.由传感器所记录的该放电电流图象能估算出该过程中电容器的放电电荷量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牛顿在创建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接受了胡克等科学家关于“吸引力与两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
B.法国学者库仑把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分别命名为正,负电荷 |
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
D.在建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过程中,有几位科学家如迈尔,焦耳,亥姆霍兹等的工作最有成效 |
如图所示,空间中存在着匀强电场,正方体ABCD—EFGH中A,B,C,H四点电势分别为4V,
6V,
9V,
5V.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把1C正电荷从B点经G点移到H点,电场力做功一定是2J 的 |
B.G点电势可能为6V |
C.A,G两点的电势差![]() ![]() |
D.电场强度方向一定与D,G两点的连线垂直 |
下表是火星和地球部分数据对照表,把火星和地球视为匀质理想球体,它们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不正确的是()
质量 (kg) |
公转周期 (d天) |
自转周期 (h小时) |
近似公转轨道半径(m) |
星球半径 (m) |
|
火星 |
6.421×1023 |
686.98 |
24.62 |
2.28×1011 |
3.395×106 |
地球 |
5.976×1024 |
365.26 |
23.93 |
1.50×1011 |
6.378×106 |
A.地球所受向心力较大
B.地球公转动能较大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较大
D.火星两极处地表重力加速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