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从以下史书所载内容中,能够获得的信息是
| 《后汉书·百官志》 |
(尚书令)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 |
| 《汉官仪》 |
尚书“无所不统” |
| 《后汉书·百官志》 |
每朝会,尚书令与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皆专席而坐 |
A.尚书参与中枢决策B.尚书专权已成常态
C.皇权受到尚书制约D.尚书令始设于汉代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级和第三级演进分别开始于
| A.秦汉 隋唐 | B.西周 秦汉 |
| C.西周 隋唐 | D.秦汉 明朝 |
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
| A.与自然环境契合 | B.天人合一的理念 |
| C.安土重迁的观念 | D.家族中心的传统 |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
|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
《礼记》载: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 A.军功 | B.门第 |
| C.品德 | D.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