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提出“欲自强,必须浚饷,欲浚饷莫如振兴商业”的口号,这表明
| 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
| B.洋务派已明确“富”与“强”之间的辩证关系 |
| C.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
| D.洋务派把建设军事工业放在首位 |
下列有关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当时苏联政治上最大的事件 |
| B.引起了苏联和整个世界的震惊 |
| C.把错误归罪于斯大林个人品质 |
| D.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 |
某一历史阶段,苏联曾投资50亿卢布在东部大规模垦荒,垦荒地的肥力迅速耗尽,几百万公顷土地遭风蚀,换来了沙化的土地和丛生的杂草,造成这一结果的苏联领导人是( )。
| A.勃列日涅夫 | B.斯大林 |
| C.赫鲁晓夫 | D.戈尔巴乔夫 |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不包括( )。
| A.建立福利国家 | B.刺激投资和消费 |
| C.限制私人资本发展 | D.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
|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
|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
|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
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
|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