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物质是

A.构成事物的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 B.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实体
C.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D.对万事万物一切具体特性的总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基础是
①19世纪中叶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成就④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摘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